来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分会供稿人:孙啸宇、张航 供稿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Yufan Liu等人采用脉冲激光和连续波激光相结合的混合激光抛光技术,对激光定向能沉积(LDE...
2025年7月30日,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增材制造中心(RCAM)研究团队宣布,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钛合金,3D打印成本较目前广泛采用的标准Ti-6Al-4V合金降低了约三分之一。 △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题目为预测金属增材制造中柱状...
2025年7月30日,奥尔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 计算拓扑优化框 架,用于计算 金属粘合剂喷射 (MBJ) 制造中烧结引起的变形。这种方法能够在设计阶段强化部件结构,解决烧结过程中重力和材料收缩引起的变形。这项研究以题为在金属粘合剂喷射增材制造设计中考...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在临床上面临挑战。长距离神经缺损(10mm)难以通过直接吻合来治疗。自体神经移植虽为金标准,却存在供区并发症、尺寸不匹配等问题,而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则有免疫排斥风险。单通道神经引导导管存在再生轴突分散生长、机械稳定性不足等局限...
2025年7月30日,科罗拉多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通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增材制造和计算设计如何推动新一代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发展。该论文探讨了纳米颗粒、短纤维和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技术进步,以及定制结构和功能...
2025年7月2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新的 3D 打印技术,可显著减少制造复杂物体所需的时间和光投影次数。研究团队所开发的新方法名为 稀疏视图辐照加工体积增材制造(SVIP-VAM) ,将结构重建所需的 投影数量从一千多个减少...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工程师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3D打印钛合金,成本比常用的钛合金低约 三分之一 。研究团队使用现成且价格低廉的替代材料来取代日益昂贵的钒,并正在探索这种新型低成本方法在航空航天和医疗器械行业应用开发的商业机会。 研究团队已就其创新...
2025年7月,知名3D打印材料供应商Polymaker推出了Fiberon PPS-GF20, 一种采用20%玻璃纤维增强的聚苯硫醚(PPS)长丝 。Fiberon是该公司专门的纤维增强材料产品系列,这款售价65.99美元的工业级材料,专门针对需要兼具热稳定性、耐化学性、机械强度和电绝缘性...
当前,刺激响应水凝胶因固有各向同性体积变化,在软致动器应用中面临功能局限,传统双层结构、电泳沉积及光掩模等方法存在非必要驱动和分辨率不足等问题。吉林大学周雪莉教授与王振国教授团队提出电极集成4D打印策略,通过全局钝化和局部激活机制,在热响应...
2025年7月28日,来自布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改变3D打印电极的表面图案和尺度可以显著影响 金纳米颗粒 的沉积效果,展示了通过3D打印设计提升电极性能的实际可行性。本研究由 Bhavik Anil Patel 博士领导,还探索了这些电极在传感应用中的有效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