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主页 > 新闻频道 > 深度解读 >

3D打印技术与医疗的碰撞,未来或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3D打印技术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在众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在医疗行业取得的成果更是令人瞩目。据报道,近日,美国医生借助3D打印技术,为一只残疾鸭子制作了假肢,使其能够正常活动。

    这并不是首例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可使用的假肢,早在2014年就有医生在与科学家的合作下,利用该技术为一名左臂有残疾的5岁女童成功装上了手掌。此外,还有医生曾成功的为病人植入3D打印脊椎、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设计缺损的颅骨外形等。

据了解,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来使物体快速成型的技术。其方便快捷、一比一复制制造的特点,满足了医疗制品定制化、精准化的需求,使得这一新兴技术在医疗领域落地场景日渐广泛。

有报道称,目前我国多家医院正加速“3D打印技术+医疗”落地,全国多个医院已有3D打印技术应用的案例。该技术可以提前将患者的器官模型打印出来,用于术前规划和提前演练,这大大缩减了手术判断时间,提升了治疗效果。

    此外,3D打印技术在医疗上还可用于手术导板和康复支架、骨科匹配和人体植入、活体器官打印。不过目前活体器官打印技术不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道德层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专家指出,3D打印技术需要进一步“拟人化”,无论是材质还是手感等方面都要尽量接近真实的人体组织,且在材料多样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据悉,目前,全球已经发展出以金属、高分子、陶瓷以及生物为材料的3D打印技术。
     虽然3D打印技术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因其是个性化定制产品且受自身材料、技术的限制,目前还无法量产,在临床上也暂时无法得到普及。不过这些限制正在逐一被打破,未来3D打印技术或许会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