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 CELLINK 生物打印机3D打印毛囊,促进皮肤再生

    日期:2023-11-30 09:33:39 点击:92 好评:0

    2023年11月, 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在实验室培养的人体皮肤组织中3D打印毛囊,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标志着皮肤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的重大进步。这项研究由化学和生物工程副教授 Pankaj Karande 博士牵头,题目为《Incorporation of hai...

  • 实现具有竞争力的批量生产,3D打印有源电子可操纵天线

    日期:2023-11-29 10:39:12 点击:66 好评:0

    随着增材制造的进步,卫星上3D 打印部件的数量正在增长。卫星制造正在采用3D打印技术来降低成本并加快生产能力越来越强的航天器。可以说增材制造技术的进步正在为卫星以及可以在轨道上打印零件的未来铺平道路。此前,根据3D科学谷的了解,在南澳大利亚当地政...

  • 工业级3D打印助力世界首辆太阳能越野车完成上千公里试驾

    日期:2023-11-29 10:31:28 点击:208 好评:0

    零排放汽车越来越受欢迎,但在充电基础设施有限的地方,驾驶电动汽车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就在最近,“世界上第一辆”越野太阳能汽车斯特拉·特拉(Stella Terra)让这一切成为可能,通过在倾斜的车顶上使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池充电,完全由太阳能驱动完成了...

  • 生物3D打印C形软骨-纤维交替仿生气管即刻修复节段性气管缺损

    日期:2023-11-29 09:12:13 点击:91 好评:0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华宇杰、周广东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同仁医院王晓云主任在科爱创办的期刊Bioactive Materials上联合发表研究论文:针对气管仿生结构设计与功能重建需求,研究者分别制备了适配软骨、纤维再生的基质微...

  • 复合材料激光粉末床熔合 (LPBF)打印金属玻璃,保持玻璃的非晶态、非晶体结构!

    日期:2023-11-28 11:07:25 点击:99 好评:0

    金属玻璃(MG)或非晶金属是具有无序原子结构的材料,与传统金属中的有序晶格不同,这种独特的结构为它们提供了卓越的强度、硬度、弹性和耐腐蚀性。这些特性使得它们适用于从电子到航空航天的各种应用。增材制造(AM)特别适合使用金属玻璃等材料,因为它能够...

  • 乌克兰正在测试航程400公里的3D打印泰坦无人机

    日期:2023-11-28 10:46:51 点击:94 好评:0

    2023年11月27日,乌克兰成功接收了由美国-乌克兰非政府组织、德国Donaustahl GmbH和Titan Dynamics公司合作制造的3D打印泰坦猎鹰无人机。 △德国援助乌克兰的3D打印无人机 除了3D打印技术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其它显著影响之外,它还正全面改革国防领域,为军事...

  • 新西兰利用3D打印制造样本收集容器,可对野外濒危鱼类进行无害观测

    日期:2023-11-26 20:54:18 点击:144 好评:0

    由于过度捕捞、污染、栖息地退化和其他环境问题,海洋物种受到的威胁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从鲸鱼、海豚到海龟,再到鲨鱼和其他鱼类,近 10% 的海洋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而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尽管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

  • 研究人员使用食品3D打印机封装益生菌,用于改善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日期:2023-11-26 20:52:00 点击:175 好评:0

    2023年11月24日, 据阿肯色大学称,由阿肯色州农业实验站食品科学系营养学副教授Sun-Ok Lee 领导的营养和食品科学研究人员正在尝试利用食品 3D打印技术改善益生菌对肠道健康的影响。 相关研究以题为“An extrusion-based 3D food printingapproach for gener...

  • 干细胞3D打印组织帮助修复脑损伤

    日期:2023-11-23 18:50:12 点击:80 好评:0

    脑损伤,包括由创伤、中风和脑肿瘤手术引起的损伤,通常会导致大脑皮层(人脑的外层)严重受损,导致认知、运动和沟通困难。每年,全球约有7000万人受到创伤性脑损伤(TBI)的影响,其中500万例为重度或致命。目前,对于重度脑损伤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这...

  • 南洋理工大学周琨教授团队:3D打印应变-温度传感器用于动作预测和健康监测

    日期:2023-11-23 18:48:38 点击:92 好评:0

    可穿戴传感器可将人体各种生理信号转换为可直接观测的电信号,为了解人体健康提供丰富的信息,有望为实时运动、健康状况提供预测平台。然而,由于传统制造技术难以实现可穿戴传感器的定制化加工,现阶段对于可穿戴传感器的研究仍依赖于多种加工方式的结合,...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下一页
  • 末页
  • 21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