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主页 > 新闻频道 > 新闻人物 >

吴逸飞:粉末打印的成型平台是艺术和设计的创作舞台

      在上一篇文章我讨论了关于光固化打印技术在艺术和设计上的应用,以及如何巧妙的减少支撑,但是由于技术和材料的限制,光固化的支撑是现阶段无法规避的问题,所以粉末打印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当下的粉末打印主要为尼龙和金属,尼龙已经是无支撑打印,而金属也在逐步实现的过程中。  
     我认为无支撑的粉末打印将极大的扩展艺术和设计的自由度,它将彻底撬开传统技术对于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枷锁。建筑师Michael Hansmeyer在2010年的时候就开始用粉末打印来创作他的Subdivided Columns作品系列。该系列中运用了大量分形原理,所以作品呈现出有序并且看似无限分裂的层理。
△“Subdivided Column 1 at ETH”的整体和内部细节
        在无支撑打印的技术支持下,艺术家和设计师不再依赖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制作经验。这里我就以木雕为例,木雕大师能在多层次的作品中雕刻出丰富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经验作为支撑。那粉末打印的出现不仅从物理意义上去除了3D打印支撑的限制,更在制作技术和经验层面进行了去除,因此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自由度被大幅度提升。
△Alexander Grabovetskiy的木雕作品和我的尼龙作品

前面说了关于无支撑的优势,下面将讨论材料的多样性。在艺术和设计中,材料是必须考虑的元素。在月球灯和光固化的文章里,已经谈及了3D打印的塑料材料。在艺术品和产品中除了塑料还有玻璃、陶瓷和金属这几大类,每个大类里面还可以细分,例如金属中可分为铁、不锈钢和铝合金等。这些已经谈及的材料都包含在粉末打印的材料范畴内。


那这些金属粉末为什么有利于艺术和设计呢?这里要从艺术设计与制造业布局的差异谈起。通过每年艺术和设计博览会的举办地可以看出其生态圈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并且设计师对于地域的要求是高于艺术家的。大的设计公司和优秀的设计师基本都在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带来的工作机遇、薪资空间和设计资源是小城市和乡镇完全无法相比的。然而制造业的布局却是逐步迁移出大城市,我小时候生活在上海的老城厢南市区现在叫黄浦区,家旁边就有化工厂、煤球厂、釀造厂、五金螺丝厂后来就慢慢迁到南汇、奉贤、金山这些上海的郊区乡镇,如今上海郊区的这些制造业工厂又集中搬迁到浙江、安徽一带的县城或者乡镇当中。所以布局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制作的困境,因而大城市中的艺术品和产品制造不得不跑去较远的地方是常见现象,这个过程产生的沉默成本是巨大且不合理的。而粉末打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困境,因为现在集成式的3D打印工厂是建设在大城市的范围内。这样的布局给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制造作品和产品时多了一个选项,而我认为这个选项在将来会是唯一的。
△作品“枕中梦”通过金属打印来模仿洛可可时期的艺术风格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粉末打印的两大优势:无支撑带来的创作自由度提升和地域优势结合材料的多样性带来的新选项。当然每个技术都有其劣势,现阶段的主要是精度和金属打印中的支撑。这两个劣势对于产品的影响远大于艺术品,因为产品设计对于外观件的精度要求是远高于艺术品的,精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外观件的粗糙,其次去除金属支撑的过程也极容易对外观件的表面造成不可修复的破环,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终将解决。对于艺术家和设计师而言粉末打印的成型平台就是创作的舞台,每一次创作的主题确定,外观设计和材料选择就像是戏剧中剧本、主角和配角,而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