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主页 > 新闻频道 > 国外快递 >

Stratasys公布2024 Q3财务报告:收入微降,耗材增长,毛利率提升至44.8%

      2024年11月15日,3D打印解决方案提供商Stratasys对外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的财务业绩,显示出公司前景光明。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成本削减措施以及对航空航天、汽车、国防、医疗设备和牙科等关键领域的深入聚焦,公司显著提升了利润和毛利率。


收入微降但耗材及毛利率增长

     经过数据分析,Stratasys的收入较去年同期的1.621亿美元有所下降,降至1.4亿美元。这一下降主要归因于客户在资本设备上的支出减少。尽管收入有所下滑,但耗材收入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这表明即便硬件销售疲软,打印机的使用量依然保持强劲。首席执行官Yoav Zeif指出,这种弹性主要得益于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的使用量增加。

      此外,毛利率提升了430个基点,达到44.8%。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Stratasys Direct的消耗品组合更加优化,以及利润率更高的产品。部分原因在于公司通过剥离一些利润率较低的业务,精简了服务结构。


△Stratasys F3300 3D打印机在市场上表现良好,丰田和日产等大公司都采用了这项技术

Stratasys报告净亏损为2660万美元,即每股亏损37美分,相比去年同期的净亏损4730万美元(即每股亏损68美分)有所好转。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恢复了非GAAP盈利能力,净收入达到40万美元,即每股1美分,相比之下,2023年第三季度为240万美元,即每股4美分。

调整后的EBITDA(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510万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980万美元,反映出由于收入下降,运营盈利能力面临挑战。然而,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23年的1270万美元降至450万美元,显示在经济环境困难的情况下,现金管理和运营效率得到了改善。

尽管面临财务挑战,Stratasys仍致力于长期增长战略。Zeif表示:“我们的战略专注于推动股东长期价值,以材料、知识和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为核心,这些创新专注于高增长潜力行业,受益于新兴趋势,如应对供应链风险、本地化生产、新移动性解决方案、个性化产品、可持续性以及提升整个制造领域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们正通过持续投资于技术和材料开发,以及专注于关键终端用户,为Stratasys在当前经济周期下滑之后的下一波增长奠定基础。”


△Stratasys首席执行官Yoav Zeif在AMS 2024期间

通过重组增强盈利和市场准备

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Zeif表达了对全球制造业本地化和在岸化趋势的乐观态度,认为这些趋势为公司提供了显著的发展机遇。他强调,Stratasys的战略与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和弹性的大趋势高度一致,增材制造技术尤其在减少对中国依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的地缘政治动态进一步强化了对本地化制造解决方案的需求。尽管Zeif未透露具体客户信息,但他相信这些转变将为汽车、航空航天和国防等关键行业开辟新的增长路径,特别是在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定制化需求方面。

为了应对这些机遇,Stratasys上个季度宣布了一项重组计划,旨在增强业务的盈利能力和韧性。通过裁减15%的员工,公司预计从明年第一季度开始每年将节省4000万美元。Zeif指出,重组计划正在加速实施,以提升营业利润率,并通过专注于高增长产品、材料和软件来为经济复苏后客户支出的增加做好准备。Stratasys预计,到2025年,这种战略将显著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调整财务预期重点关注长期增长

      展望未来,Stratasys上调了2024年全年利润率和盈利指标的预期,同时保持了稳定的收入预期。预计全年收入将在5.7亿美元至5.8亿美元之间。非GAAP毛利率预计将达到49%至49.2%,运营费用预计为2.76亿美元至2.78亿美元(约合20亿人民币左右)。非GAAP营业利润率预计在0.6%至1.3%之间。

      尽管面临宏观经济挑战和高成本资本环境,Stratasys预计全年净亏损将在1.05亿美元(约合7.59亿人民币)至9000万美元(约合6.50亿人民币)之间,即每股亏损1.48美元至1.27美元。这一数字包含了与抵御恶意收购、代理权争夺以及探索潜在并购相关的非常规费用。

     在非GAAP计算下,公司预计净收入将在210万美元至500万美元之间,即每股收益3至7美分。调整后的EBITDA预计在2500万美元至2800万美元之间,资本支出预计在15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之间。

      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Zeif向投资者表示,尽管客户在新技术投资方面表现出谨慎态度,但3D打印技术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仍在不断增加,这一点从它在各行业中的稳定使用情况可以看出。他强调,供应链弹性、在岸外包和制造业数字化等长期趋势依然强劲,并将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