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主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动态 >

南理工发布制造新成果:颠覆传统!3D打印微纳卫星

       3D打印小卫星、国际首台多机器人协同整体增材制造装备亮相……12月3日,在第二届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简称RAAM国际会议)上,南京理工大学发布并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微纳卫星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应用和最新成果。

3D打印小卫星模型。 图片由南理工提供

     “你们看这个卫星,它实际上就是一颗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微纳卫星,这么大的卫星一般用于空间验证、科学实验等。我们展示它,就希望未来一代的卫星设计功能密度更高,让这些线路和结构融为一体。”现场,一颗卫星模型成为关注焦点。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婷婷教授介绍,目前3D打印技术在微纳卫星研究方面越发成熟,仅南京理工大学就发射了十几颗。
        下一步,如何让卫星更轻是大家研究方向。刘婷婷介绍:“天上的东西叫‘克克黄金’,每减重一公斤,可能就是很多费用的增加。卫星越轻,它带的载荷就越多,比如带摄像机上去,带机动上去,带一些功能上去,它能勘察地球、能通信。原来我们普通的卫星结构重量占比是15%到25%,未来,我们希望它在10%以下,8%……甚至更低。”
       刘婷婷介绍,新一代微纳卫星极限追求小型化、高功能密度,需要颠覆传统“分离制造、装配集成”模式,他们创新提出结构—电路整体增材制造新方法,将微纳卫星的导电线路内生共成形于结构体内部、功能载荷随形嵌入。目前,南京理工大学经过6年的努力,已经自主研发出国际首台多机械协同整体增材制造装备,可实现微纳卫星“结构—电路—器件”一体化制造,将来卫星的结构占比会大幅降低,微纳卫星体积将减少30%以上,功能密度将提升30%以上。
       记者了解到,南京理工大学在3D打印领域的人才培养上,采用“引进+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已拥有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增材制造创新研究团队,在3D打印小卫星、智能化增材制造平台等方面成为国际领先的研究团队。
       据悉,RAAM国际会议由南京理工大学发起创立,旨在构建一个3D打印领域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增材制造的创新和发展。本次会议采用线下/线上混合方式,线下会场设在南京,并面向全球进行在线直播。
      南理工研制的国际首台多机器人协同整体增材制造装备,可实现微纳卫星体积减小,功能提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