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主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动态 >

大众汽车采用Binder JET 3D打印技术生产汽车零件

      中国3D打印网6月21日讯,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宣布计划在其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主要工厂使用粘合剂喷射 3D打印制造组件,据报道,这将成为第一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 3D打印技术的汽车制造商。该公司扩大了与 3D打印机 OEM 惠普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与工业制造公司西门子建立了软件合作伙伴关系,将该技术引入其沃尔夫斯堡工厂,旨在降低成本并提高其制造过程的生产力。
        “尽管冠状病毒大流行带来了持续的挑战,但我们仍在继续致力于创新,”负责生产和物流的大众汽车品牌管理委员会成员 Christian Vollmer 说。 “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几年使 3D打印更加高效并适合生产线使用。”
两名大众汽车员工在沃尔夫斯堡高科技 3D 打印中心的粘合剂打印机原型前检查使用粘合剂喷射工艺生产的结构部件的质量,用于汽车生产
  两名大众汽车员工在沃尔夫斯堡高科技 3D 打印中心的粘合剂打印机原型前检查使用粘合剂喷射工艺生产的结构部件的质量,用于汽车生产。照片来自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的3D打印
      自最初采用 3D 打印技术来加速车辆开发和降低成本以来,大众汽车已经使用 3D 打印了 25 年。今天,该公司的沃尔夫斯堡工厂有 13 个单位,利用各种 3D 打印工艺制造塑料和金属部件,用于原型制作和备件。
         该公司的豪华汽车品牌奥迪和保时捷此前曾使用 3D 打印来减轻部件的重量,包括用于奥迪 W12 发动机内部的水连接器。与此同时,大众汽车在葡萄牙的 Autoeuropa 工厂在 2017 年通过使用 FDM 桌面打印机每年节省了 160,000 美元,典型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90% 以上。
         2018 年,该公司开设了先进的 3D 打印中心,以容纳一系列尖端的金属增材制造机器。正是在这里,大众汽车首先开始研究粘合剂喷射 3D 打印在原型和工具生产中的潜力,后来又用于最终用途零件。一年后,该公司成立了加州创新与工程中心 (IECC),推出了一款集成 3D 打印的独特概念车,并很快宣布与 GKN 和 HP 一起在 HP Metal 上生产了 10,000 个金属零件喷射3D打印系统。正是这一里程碑为大众汽车与惠普继续合作,将公司的结构 3D 打印部件集成到其下一代汽车中铺平了道路。
大众汽车是最早使用 HP Metal Jet 技术的合作伙伴之一
  大众汽车是最早使用 HP Metal Jet 技术的合作伙伴之一。照片来自惠普
  集成粘合剂喷射3D打印
     大众汽车表示,粘合剂喷射将推动汽车制造中 3D 打印的生产成熟,从而使该技术具有成本效益。为了利用粘合剂喷射的优势,大众汽车正在扩大与惠普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供打印机,并引入西门子为该技术提供专门的软件。

         从今年夏天开始,这三家公司将在大众先进的3D打印中心建立一个联合专家团队。通过各自的合作伙伴关系,两家公司将探索未来可以通过粘合剂喷射经济快速地生产哪些组件,还将研究 3D 打印如何支持大众汽车的数字化生产转型。大众汽车和西门子还将合作通过嵌套优化构建室中组件的定位,从而使每次打印会话生产的零件数量增加一倍。“我们非常自豪能够通过我们的创新 3D 打印解决方案支持大众汽车,”西门子管理委员会成员兼 Siemens Digital Industries 首席执行官 Cedrik Neike 说。 “我们的自动化和软件解决方案在工业生产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使用这项技术,大众汽车将能够更快、更灵活地使用更少的资源开发和生产零部件。”

        到目前为止,使用粘合剂喷射制造的第一批部件已送往大众汽车的奥斯纳布吕克工厂进行认证。有问题的零件用于该公司 T-Roc 敞篷车的 A 柱,据中国3D打印网了解,重量是由钢板制成的传统部件的一半。大众汽车此前曾对 3D 打印的金属汽车零部件进行过碰撞测试,但直到现在,大规模生产还没有证明具有成本效益。大众汽车表示,将粘合剂喷射技术集成到公司的 3D 打印能力中将改变这种状况,并使某些汽车零部件的生产线使用在经济上可行。大众汽车的目标是到 2025 年,每年在其沃尔夫斯堡工厂生产多达 100,000 个 3D 打印汽车零部件。
       与西门子的初步合作是两家公司在数字化生产平台领域更大、更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我很高兴我们在西门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创新合作伙伴,因此我们可以开始研究未来的汽车生产流程,”沃尔默补充道。 “3D 打印的例子表明,这种转变蕴藏着许多不同的创新机会。”
 Type 20 概念车的 3D 打印后视镜
  Type 20 概念车的 3D 打印后视镜。照片来自大众汽车。

     中国3D打印网编译文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