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主页 > 3D打印新闻 > 新闻人物 >

蔡道生:我坚信一定会做出全球领先的3D打印技术(4)


了解一种3D打印技术,首先要从原理上理解,这是重中之重。只有从原理上理解了一种技术,才能真正懂得它的优缺点,理解它的“功能”,了解它的应用市场。我还是举一个我提过多次的例子。Objet的机器刚到中国时,几十秒钟打印一层的速度让公司的销售工程师非常震惊,告诉我有种技术即快又便宜。我在大概了解技术原理后知道该技术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浪费支撑材料,基本可以确定它的使用成本一定很贵。一旦从原理上理解了技术,就很容易知道它们的优缺点,同时还可以懂得它的“功能”,就不会盲目跟随别人称赞或者贬低,有时候甚至可以判断一些真伪。这几天行业媒体都在报导“首台全彩色FDM打印机NIX”,“靖哥”在他的文章中非常清楚地分析了CES展会上以色列的单喷头全彩色3D打印机something3D,下面我也来从原理上分析一下FDM如何实现全彩色打印。首先从全彩色的配色原理上,通过CMYK四色融合可以实现任意颜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彩色。要实现全彩色打印就需要根据CMYK四种颜色的成分在任意位置瞬间融合,就是要在某个点上把每种颜色的材料在其局部范围内按照比例融合。由于FDM采用挤出式原理,其挤出的材料黏度高,且挤出的丝状材料有一定直径,如果采用腔外融合的方法,在同一位置分别挤出四种颜色的材料,它们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让人看了会是四种颜色的材料而不是一种组合颜色的材料。所以要实现好的融合,FDM技术通常采用腔内融合,在一个密闭腔内先把四种颜色的材料融合好再挤出到每个位置。“靖哥”在他的文章中已经非常清楚说明了something3D清除腔内废料的问题,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种方案打印的零件表面非常粗糙。那么对于“NIX”呢,我的理解是它是可以挤出任意颜色的材料,但是应该不能实现相邻局部颜色变化比较明显的零件打印,要实现就需要排除腔内多余的融合材料。有人尝试用FDM技术组合喷印颜色的方法,也有人尝试用类似“贴图”的方法来实现,至于效果大家应该可以根据其原理分析出来。

懂得技术原理后,就可以初步判断其工艺复杂性,然后就会明白实现该技术的难度。在初步了解一种技术的实现难度之后,大概就可以确定所谓的核心技术,而且你的技术积累越多、知识面越广,对问题的把握就会越准确。虽然一种新技术在实现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通常只要不是原理上不能解决的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克服的。举一个例子,第一次听到DMG的同轴送粉结合多轴数控切削的复合加工金属3D打印机我就由衷地佩服,要加工一个复杂的零件,需要涉及到复杂的支撑、多轴数控加工系统和软件处理能力,工艺过程非常复杂,要实现该技术就一定非常之难,基于所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国内与国外都有明显差距,所以我甚至认为在该技术方向我们可能很难赶得上。

懂得技术原理,了解其功能,就能设计它的应用场景。对于3D打印从业者,我建议你要懂得自己的团队,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什么是需要其他合作单位来解决的。这样你就能大概确定自己企业的定位,明确企业的发展规划,根据自身理解的市场,结合所了解的技术,得出阶段性的3D打印技术解决方案,逐步促进产业发展。

10.您讲到:“金属3D打印技术应该从模具制造方面来首先突破。金属3D打印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打印复杂内部结构,而且复合型金属3D打印技术还可以打印具有高精度表面质量的复杂内部结构产品,能够大大简化模具设计。另外,金属3D打印技术是需要通过从设计端驱动产品制造的,而模具行业的专业CAD设计人才对这方面的要求轻而易举就能理解。我们知道金属3D打印技术最大的缺点是效率低下,而模具加工与产品制造对效率的要求相比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其效率低下的缺点在模具制造方面又显得不是那么严重了。”

这里有我们公司在东江模具厂考察时听到模具厂的负责人这样说:“目前可以说,行业对3D打印技术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但还是有很多企业依然处在观望的状态,有些问题阻碍了这项技术在行业内的推广。以异形水路为例,它的优势很明显,可是打印成本、打印材料种类不足、抛光性能较差、致密度、水路防腐蚀能力、工件强度及寿命这些都限制了3D打印技术的应用。而当前3D打印服务市场也有些混乱,这也对我们的进一步应用造成了困扰。”东江模具技术部工程师肖文利说道。模具厂提到的这些难点如何攻破,还有造成国内3D打印服务市场有些混乱的原因是什么?

蔡道生:模具厂提到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可以逐步解决的,当然这需要我们的3D打印企业愿意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来研发或改进金属3D打印技术。比如成本,现在的成本比起五年以前几乎已经下降一半,后面的降价趋势也是很明显的。“打印材料种类、致密度、水路防腐蚀能力、工件强度及寿命”需要材料开发商和设备开发商共同努力开发新材料,改进成形工艺,可以肯定这些都是可以逐步解决的。至于“抛光”,我就知道一个朋友有一种环保性抛光技术,目前金属3D打印的很多种材料都可以抛光,效果很好。我说“金属3D打印技术应该从模具制造方面来首先突破。”一方面是觉得3D打印在模具制造方面大有作为,另一方面是希望我们的企业把重心转到模具行业,根据市场反馈解决问题、改进技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行业对于没有资源的企业可能很难发展。

至于服务市场,在目前的这种情形下,不混乱才是真的奇怪。因为大家很少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除了拼价格,就是拼设备多,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因为你可以做,他也可以做,大家都可以做。我了解了一下国内做服务的,如果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特长,他们的业务都还是很不错的。武汉有个专注于汽车行业服务的公司(武汉萨普公司),他们在汽车零部件服务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工艺方法,所以他们的业务一直都很不错。

11. 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ReportsnReports发布的《2017年全球3D打印市场》报告显示,全球3D打印市场需求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并将在2017年达到50亿美元的规模。关于3D打印市场预测数据,您如何看待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现实中的3D打印公司有什么样的帮助?

蔡道生:其实我通常都不太关注与那些统计机构的的数据,那里面水分太多,甚至比较极端的觉得那些机构的数据分析只能给非专业领域的人或者官员看看。我还是建议业内人士要多接触市场,多了解同行,真实的体会才是企业家应该思考的。我看过一个马云的演讲视频,他说“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点我也很有感受,发现自己如果孤立不与外界接触,我所了解的信息就很片面。最近几年我几乎养成每天看业内新闻的习惯,每一个不了解的技术我都去打听学习。所以我建议我们的专家,特别是企业家,多接触客户市场,多与同行交流,多思考,才能真正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12.您在《3D打印变与不变》这篇文章中提到:“我真心希望能在国内有一支真正的3D打印产业基金出现,通过专业的投资,整合产业,让行业真正可持续发展;”蔡博士,成立基金有什么样的要求?对3D打印行业有什么样的实质性帮助?

蔡道生:大家都知道现在国内的行业是一种小而散的局面,大家各自为战,甚至在一个小的领域殊死搏杀。有人力求从协会组织的角度去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松散的系统组织,不专业的制度,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能是美好愿望。基金的要求与投资行业的要求大同小异,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基金,就可以根据真正的市场需求,通过专业的分析理解,布局整个行业上下游,针对核心领域有效完善行业体系,逐步形成团队作战的局面。一些小的研发性创业团队也有机会得到资源和资金支持,会逐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百花齐放的行业市场。大家经常看到一些新闻,国外某些具有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在产品还未面世的时候就可以得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投资。而我们国内呢?国家的资助很难被没有上层关系的团队拿到,而资本市场不仅短视而且要有圈子。一些有资金的巨头们通过收购进入行业其实也是属于一种类似于专业基金的思路,所以如果要想有效利用有限资金,形成一个团队作战的局面,一支专业投资基金是很有必要的。

后记:

读蔡道生博士的文章对于我本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蔡博士的文章有些偏向技术性,我自己不是技术背景出身,又是跨专业进来的,确实很吃力,这是事实。之前读过他发表在3D打印在线的文章《蔡道生:3D打印发展需要自我革命》,我在做他的《3D打印人物档案》的时候,他回忆自己的过往经历,专访他3D打印问题的时候,他当时讲到:“现在来说3D打印仍然是一个小众市场,也就是说如果你看不到它的未来,就会认为它没什么大作用,郭台铭就是这么看的,几年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跟我一样“目光短浅”的专家比比皆是,只不过他们没有说出来而已。”那时候开始觉得蔡博士是一个敢于面对自己,敢于面对3D打印行业的一个真正的创新者。

有一句话说;人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更有前进的步伐。最怕的是知足。3D打印行业现在问题真的很多,这期做他的3D打印风云人物对话的时候,有些观点也是我从从业者那里交流听到他们说的,比如:“这个行业,大咖不少,流氓也不少,还没有打开市场的大门。”我当时想这个问题观点只有抛给蔡道生博士,会面对的。这个问题也很尖锐,但是,这是来自“民间”的观点,有必要听听真正做市场的人的心声。他的人物档案我读了至少5遍了,每一次都觉得又会有新的收获。他发表的文章每篇也读了两遍,2016年1月12日的时候,在深圳宝丽来国际酒店我们协办的《日本最新精密金属3D打印机最新技术研讨会2017》主题会议的时候,那次的观众都是模具领域的人,因为通过我们平台报名,只有模具领域的人可以参加。我听到一个嘉宾讲到现在要从设计端着手,来适应3D打印技术。我当时马上就想到在蔡道生博士的人物档案里面他也讲过这个,最后,我从他的人物档案里面分拆出来一篇文章《蔡道生:如何深入扩大3D打印应用面?》,也许我当时也读他的文章一知半解,所以,我在3DP俱乐部-Easy这个群也请教过他一个问题:“蔡博士,参加OPM这个会议的时候,是因为这个嘉宾用的就是日本OPM机器,是使用国外的这些机器的人的思维在改变,还是特定的一些人群?”他当时回答:“模具领域这些是专业人士,他们可以从设计端着手,一般的人还是从3D打印技术开始。”因为这期做他的风云人物对话,我把他之前发表的文章又读了一篇,读到他的《3D打印变与不变》这篇文章的时候他讲到:“那么金属3D打印技术为什么在模具行业大有所为?金属3D打印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打印复杂内部结构,而且复合型金属3D打印技术还可以打印具有高精度表面质量的复杂内部结构产品,能够大大简化模具设计。另外,金属3D打印技术是需要通过从设计端驱动产品制造的,而模具行业的专业CAD设计人才对这方面的要求轻而易举就能理解。”我才恍然大悟他都讲的清清楚楚。

和一个3D打印朋友交流的时候,他说:“只有技术攻克或者创新的内容模式,才算是推动3D打印行业的人,如果还用30年前的技术来做的,不算是推动行业进步的人。他讲到一般做服务等这些公司,也称不上推动行业进步,只是赚取差价的市场模式而已。”那国内3D打印行业哪些具有真正的创新技术意识,并且还一直在往这个方向上走,想改变规则,而不是制定规则,并且是希望真正的推动3D打印行业发展,也为这个行业做出贡献的,感觉蔡博士本人和类似他这类型的3D打印人,3D打印行业这条路很长,时间和历史会记住该记住的人,让我们交给市场和客户

正如他前几天在微信朋友圈里面说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如此坚信,我们一定会做出全球领先的技术。”我们衷心的希望国内3D打印行业里面在未来真正诞生出一批像乔布斯,像柳传志先生,像任正非先生等这样的企业家真正的产品造福了人类,造福社会,这些人真正的被市场客户认识,成为家喻户晓的企业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