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 3D打印颠覆制冷工艺,50℃温差背后的界面键合黑科技!

    日期:2025-03-05 10:22:36 点击:161 好评:0

    热电冷却器(TECs)凭借其固态、无噪音、精准温控等优势,在微电子、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但传统制造方法依赖高能耗工艺(如单晶生长、高压烧结),且材料效率(zT值)受限,导致设备冷却性能不足、成本高昂。尽管3D打印技术为定制化、可持续...

  • 《AFM》:3D打印PVA双重网络离子导电复合水凝胶

    日期:2025-03-05 10:09:45 点击:272 好评:0

    离子导电水凝胶在能量存储与转换、软体机器人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聚电解质水凝胶,因其聚合物链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展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荷稳定性,从而受到了特别关注。然而,这些水凝胶的机械性能脆弱,限制了它们在实际应...

  • K-Tig通过IPO筹集1000万美元资金,将收购美国金属粉末制造商MPW

    日期:2025-03-04 10:11:51 点击:268 好评:0

    2025年3月3日,澳大利亚快速焊接技术公司K-Tig正在计划收购美国金属粉末生产公司Metal Powder Works (MPW)。据aumanufacturing称,此次交易是在这家澳大利亚公司进行自愿托管并重组业务之际达成的。此次交易的核心是 MPW 的 专利 DirectPowder 工艺,可将优...

  • ILT推出AI模块协同激光熔覆技术解决方案,用于高效修复采矿工具

    日期:2025-03-04 10:10:23 点击:238 好评:0

    2025年3月3日,弗劳恩霍夫激光技术研究所 (ILT) 的研究人员联合加拿大的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开发了一款 AI 模块,以帮助进行激光材料沉积。该技术用于修复磨损的铲斗齿和其他采矿工具。弗劳恩霍夫研究人员于2025 年 2 月 19 日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预展上展示了他...

  • 韩国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克服3D打印强度与延展性难题

    日期:2025-03-03 10:37:49 点击:171 好评:0

    2025年3月2日,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研究团队与浦项科技大学合作,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Ti-6Al-4V合金在强度与延展性方面的传统难题。通过这一创新,研究人员现在能够生产出既具有高强度又具备高延展性的金属产品。这个项目由Seungchul Lee和Hyoung...

  • hapeways通过FDM扩展3D打印产品组合,并专注于核心制造服务发展

    日期:2025-03-02 10:58:15 点击:152 好评:0

    2025年3月1日,3D打印数字制造平台Shapeways宣布为了满足工业客户群体长期的需求,现已推出熔融沉积成型(FDM)服务。FDM因成本效益、耐用性和多功能性而闻名,广泛用于小批量生产级零件、功能原型和最终用途组件。 目前,Shapeways能够使用包括选择性激光烧...

  • 3D打印多孔材料,高达98%的腺病毒去除效率

    日期:2025-02-28 10:55:07 点击:180 好评:0

    3D打印技术,尤其是聚合物打印,因其设计自由度高、生产周期短、需求驱动生产和工业可持续性等优势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特别提到了通过数字光处理(DLP)3D打印结合聚合诱导相分离(PIPS)技术,可以制造具有分层多孔结构的复杂聚合物架构。 德国乌尔姆大...

  • 釜山国立大学研究人员使用3D打印模具生产具有3D微结构的神经接口

    日期:2025-02-28 10:41:01 点击:115 好评:0

    导读:神经接口对于恢复和增强受损的神经功能至关重要,但目前的技术难以实现与柔软弯曲的神经组织的紧密接触。 2025年2月27日,南极熊获悉,来自釜山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 一步式微电热成型 (ETF)方法 ,创建具有 3D 微结构的柔性神经接口。他们的...

  • 3D打印的人体皮肤类似物有助于确定潜在的疱疹治疗方法

    日期:2025-02-27 13:41:37 点击:199 好评: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单纯疱疹病毒(HSV)影响了全球64%的人口。它是导致口腔和生殖器疱疹的元凶,可以是无症状的,但也会引起疼痛的爆发并增加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虽然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症状,但不能消灭病毒。一旦感染,HSV就会迁移到神经细胞...

  • 北大南昌院技术突破|基于摩方高精度3D打印微流控芯片的载药微球制造工艺

    日期:2025-02-27 13:35:45 点击:345 好评:0

    近期,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南昌院)与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的精密增材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携手北京某研究院,在基于高精度3D打印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载药微球制备领域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实验室利用国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