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 金属3D打印热交换器应用全景调研: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

    日期:2025-05-30 08:29:31 点击:124 好评:0

    导读: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属3D打印正在彻底改变热交换器的设计和生产方式。传统热交换器受限于制造工艺,往往难以实现最优化的热流路径和轻量化结构,而金属3D打印技术通过逐层堆积的方式,可以制造出传统方法无法实现的复杂内部通道和薄壁结构...

  • 精密陶瓷3D打印,如何突破产业升级技术之困

    日期:2025-05-27 09:24:06 点击:147 好评:0

    在增材制造技术重构工业疆域的今天,精密陶瓷3D打印正站在从实验室突破到产业化爆发的临界点上,作为工业4.0时代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既承载着突破材料性能极限的使命,也面临着跨越达尔文之海的产业化考验。 根据AM Research最新发布的《陶瓷3D打印市场与...

  • 金属3D打印+AI=制造业革命?多大华人教授团队科研新突破

    日期:2025-05-26 08:45:53 点击:243 好评:0

    一张通过激光3D打印制造金属部件的图片 (图源:Extreme Mechanics Additive Manufacturing实验室) 过去,3D打印金属零件常常意味着高成本、慢效率。想要打印一个质量稳定的部件,工程师往往要通过无数次试验调试激光功率和温度,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打印方案...

  • 北邮多家机构联合综述:3D打印在微纳米器件制造中日益扩大的作用

    日期:2025-05-25 10:03:12 点击:185 好评:0

    2025年5月24日,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CETC 54 )、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共同撰写了一篇新综述,探讨了 3D打印在微电子和微流体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 这篇发表在Springer Nature Link上的题为3D printi...

  • 香港城市大学: 3D打印中熵合金超材料,破解极端冲击难题

    日期:2025-05-23 09:19:24 点击:200 好评:0

    在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轻质、高强度和抗冲击性能要求极高。壳基微架构多组元合金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可用于制造飞机的机身结构、发动机部件、航天器的防护罩等,有助于提高飞行器的安全性和性能,同时降低其重量,从而减少燃料消耗和运营成本。在高端装备...

  • Himed评估不同喷砂磨料在3D打印钛合金植入物后处理中的应用

    日期:2025-05-14 10:14:16 点击:271 好评:0

    导读: 随着基于晶格设计的3D打印植入物应用的日益广泛,去除构建残留物而不影响生物相容性或表面纯度的能力,已成为医疗器械制造商的关键需求。 △3D打印Ti64脊柱间隔器经氧化铝砂粒喷砂后的SEM图像 2025年5月13日,专注于钛表面处理的生物材料公司Himed日...

  • 粉末粒径可以控制增材制造合金微观结构

    日期:2025-05-14 10:01:50 点击:210 好评:0

    通常情况下,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是由打印工艺参数所控制的,然而一项颠覆性的研究报道,发现粉末粒径竟然也可以实现微观组织调控!在金属增材制造中,微观结构控制是实现卓越和定制机械性能的关键。如何在增材制造的快速凝固过程完成柱状晶到等轴晶...

  • Divergent公司以3D打印技术驱动汽车制造业革新

    日期:2025-05-13 10:01:49 点击:246 好评:0

    2025年5月12日,一款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Czinger 21C跑车于洛杉矶工厂下线,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颠覆性超级跑车问世 Czinger 21C的大部分核心组件由先进的巨型3D打印设备精密制造。这款混合动力超级跑车,凭借其卓越性能,重新定义了高性能汽车的界限。 C...

  • 浙大口腔医学院:生物3D打印在牙科组织工程的最新进展

    日期:2025-05-09 13:38:52 点击:387 好评:0

    由创伤、细菌感染、颅面肿瘤和发育障碍引起的牙齿和牙齿缺陷的恢复和功能重建,是目前临床的主要挑战之一。牙科组织再生工程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可恢复天然牙齿的性能。生物3D打印技术提供了对支架孔径,形状和连通性的精确控制,从而创建了具有多个孔隙空...

  • 新型类器官样神经血管球促进皮瓣移植研究取得进展

    日期:2025-05-07 14:11:38 点击:210 好评:0

    神经与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皮瓣发育、损伤修复和稳态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多数皮瓣移植策略中,神经与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被忽视,导致修复效果不佳。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巫林平研究员课题组联合武汉协和医院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