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网-中国3D打印门户移动版

主页 > 3D打印服务 > 创客圈 >

南充“阶梯创客”造出“3D打印机”

5名怀揣“3D打印梦”的创客相聚在一起,组成了一支创业团队。团队里有“50后”、“70后”、“80后”、“90后”,他们称自己为“阶梯创客”,为了共同的梦想一起努力拼搏。

    南充“创客团”造出“3D打印机”

    8月24日上午,记者跟随该团队领队杜伟,来到他们的工作室。一拉开卷帘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等机器映入眼帘。“这台机器就是我们团队造出的‘3D打印机’,现在可以投入使用了。”顺着杜伟的手,记者看到一台长2米、高1.6米、宽0.8米的机器,机器四周插满了电线、数据线。杜伟告诉记者,他从2013年开始研究“3D打印机”,一直到今年5月它才问世。“这是喷头,这是铺粉装置,中间是打印平台。”杜伟一边为记者介绍“3D打印机”,一边拨弄着机器上的按钮。“机器的操作其实很简单,装入石英砂,在电脑上选择图纸,点击打印就行了。”说罢,杜伟给记者演示了一下“3D打印”。装砂、选图,“啪”随着杜伟在键盘上敲下确认键,机器便“哒、哒、哒”地开始工作。只见履带带动铺粉装置在打印平台上铺上一层薄薄的石英砂,喷头则喷出树脂在铺好的石英砂上画下图案,再铺砂覆盖图案,再画图……如此循环重复。“‘3D打印’的原理其实就是将材料逐层叠加、粘合,最终生成产品。”杜伟说,打印时间长短主要看打印物的高度,一般打印1厘米高的物体,需要10分钟左右。

    五人因共同爱好组成“阶梯创客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团队成员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只有20岁。今年3月,五人一拍即合,组成了一支涵盖4个年代的“阶梯创客团”。

    “70后”杜伟负责技术研究。在团队成立之前,他曾经租用小区地下车库进行研究,由于噪音较大,常常受到小区居民的投诉。为了能继续在车库里搞研究,他将投影机带到小区,在周五、周六晚上为小区居民免费放映电影,获得居民好感。

    “80后”王博负责产品推广和宣传。大学毕业后,王博到一家国企上班,由于喜爱“3D打印”,他放弃了工作,回家与朋友制作“3D打印”网站,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是通过这个网站认识的。

    “50后”蒲杰负责团队文化建设和后勤保障,他对“3D打印”产生兴趣却是因为儿时的一部神话故事———《神笔马良》。2013年,蒲杰看到一篇关于“3D打印”技术的报道,让他看到了把“神话”变成现实的希望。

    “80后”蒋旭是一名退伍军人,拥有营销特长的他,现在负责产品销售。“90后”的朱锦涛虽然年纪小,但团队的“3D”设计图都是出自他的手。

    “3D打印”更加省时省力省钱

    “我们主攻研究工业级的3D打印设备,8月份我们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王博告诉记者,团队造出的“3D打印机”将用于打印雕塑和装修材料

    如今,该团队正经历创业初期的“阵痛”。“为了研究设备,团队已经投入了近百万元。”王博说,不过,现在团队已经开始接单制作雕塑,回笼资金。“与传统的雕塑制作相比,‘3D打印’更加省时、省力、省钱。”王博说,以目前正在制作的一块1米×5米×5米的浮雕为例,如果请一名工匠制作,大概需要一个月时间,价格在2万元左右。而使用“3D打印”,只需要2天时间,价格不到1万元,更重要的是“3D打印”只需轻轻敲下键盘。

    “成为高水平的‘3D打印团队’是我们的梦想。”王博告诉记者,现在国内的“3D打印”水平跟欧美相比还有些差距。“我们现在的目标就是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力争成为‘3D打印界’的精英团队。”王博自信地说。

(责任编辑:admin)